作者:宜信财富董事总经理、产品策略负责人、资本市场负责人 王浩宇
亲爱的投资者、同事、伙伴,
“悲观的人往往正确,乐观的人往往成功”,资本市场投资始终不易,但坚定的人总回报颇丰。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以武汉为圆心迅猛爆发,举国奋战、齐心抗疫后,逐步控制住了局面,但资本市场今年最大的一只“黑天鹅”就此诞生,并引发很多思考。借此机会,将我们对如何做好投资、对后市展望及母基金的成果三部分内容,做全面汇报。
一、如何做好投资
只要人类经济活动不出问题,资本市场中的权益资产是最好的长期配置标的。股市是经济晴雨表,如美股反映的是美国整体经济活动,拉长看,美股在债券、地产等各类资产回报中排名最靠前(表1),即使市场受短期情绪影响而波动,但长期价值中枢不改。相应地,资本市场回报可简单拆为两部分:长期价值回报、短期波动回报。长期回报来源于经济本身,短期回报来源于情绪。作为长期投资者,我们首要目标是,过滤并熨平短期波动,“洞穿干扰”只保留长期回报,即图1中“左下到右上”的红色中枢虚线,但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表1:美国各类资产回报率
来源:Federal Reserve “The Rate of Return on Everything 1870-2015”
图1:1990年以来上证A股指数及趋势中枢
来源:WIND
进一步看,如何不被干扰地获得资本市场的长期回报呢?我们的结论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将投资交给优秀的管理人。A股市场已处在几十年前美股去散户化的进程里,波澜壮阔的机构化、产品化趋势正开启,非专业投资者需及时摒弃个人炒股思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利用好了资管体系内优秀管理人的能力,反而可迅速扩大自身投资能力圈:
第一,个人对抗“追涨杀跌”的人性始终不易。过去30年A股上涨了28倍,年化回报约13%,但为何大多散户不喜欢A股、都亏过钱呢?市场涨到5000、6000点极值时,成交量和新基金认购倍增,但大多数人又在几个月后大跌中“割肉止损”。致力于行为经济学研究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Richard Thaler强调,追涨杀跌是人类本性;A股更如此,散户交易量占全市场超80%,造就了A股年化波动率超40%的现象。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18年底,近15年股票基金管理人年化收益率为14.1%,债券基金6.9%,显著高于无风险利率水平;而同期,个人投资者有盈利的占比却不到一半仅为41.2%,亏损投资者占比25.1%。投资者纪律性的差异,造就了个人、机构业绩“两重天”的现象,“追涨杀跌”使个人投资者很难赚钱,机构优势则十分明显。
第二,投研门槛高,个人、机构间专业程度分化加大。个人投研资源有限、专业知识储备有天花板,无法与7*24小时、几十上百人团队的专业机构抗衡。中国新经济转型,股票研究专业度高,投研成本加大,在同一个市场里以个人的“刺刀”与机构“舰炮”拼杀很不明智。前十大持仓个股,个人持仓已被机构快速代替。因此,到底配置中国的新经济、还是旧经济?新经济的话,线上消费是否值得布局、医药板块去投哪些个股等?这些问题都应交给专业机构去决策。
今年疫情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是我们上述观点的最佳印证。历次黑天鹅导致市场大幅下跌时,个人与机构投资者行为差异巨大,此次也不例外。与多家券商沟通获悉,疫情中很多客户在最恐慌时斩仓,次日市场快速反弹却开始后悔,越来越多的客户萌生把钱交给专业基金管理的想法。每次黑天鹅事件都会促成一波去散户化,散户比例逐步下降。我们后台数据也显示,2月3日节后开盘首日个人投资者十分悲观,公募赎回量大增、个股卖压大;而机构普遍看好后市,北向资金逆势抄底超200亿、险资长钱大幅买进。资本市场短期波动由占80%交易量的散户主导,但长期价值中枢却由机构定价,机构能以长期视角看问题,具备专业投研体系,利用噪音建仓、而非被噪音利用。
二、对后市展望
纵观全球资本市场,我们处于“前所未见”的新常态(New Normal)。超10年的QE降息带来全球负利率化;全球股债市场估值均为历史最贵;资本主义“民粹”化,如公投脱欧、美大选临近、贸易战逆全球化等带来很多扰动。但同时,也孕育了五大结构性机会:
1)A股是全球最大的投资机会。四大论据如下:
估值全球最便宜。中国恰处经济结构变化、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的时期,攒了三十年钱后,进入了“花钱”时代。历史上看,发达国家在经济动能切换、新经济取代旧经济时,股市估值普遍较低,但完成经济动力更替后,将稳定上涨。此外,水往低处走,全球资金对低估值的A股有较强配置动力。
海外机构资金涌入。“外资长钱从不空手而归”。根据交易所数据,按参与者区分的境内散户、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外资三个主要主体间,长期每年正回报的只有外资。海外机构长钱涌入,预示着长期投资机会已来临。
“科创板”推动注册制横空出世。科创板的本质意义是市场化,代表了股市顶层制度设计的完善。在注册制下,IPO不设价格指导、没有涨跌停,无论公司是否盈利都能上市,股价是投资者用脚投票而定,而非发审委用手投票而定,好公司就涨、烂公司就跌,将股市“开源”给所有公司,利用大浪淘沙机制,留下好公司、淘汰烂公司(前提是公司要做好信息披露)。原审批制积累的种种弊病,如上市资源稀缺、价格窗口指导等,使股民投资没得选,公司不分优劣、只要上市成功就多个涨停板。长期看,只有市场化机制,才能把真正好公司筛出并保留在市场里供大家投资,中国资本市场才会实现质的飞跃。
法制化打击造假力度空前。2019年诸多伪白马爆雷,法制化、制度化趋于完善,大力清除害群之马,提升造假成本,能让投资者买入真正的好股票,是良币驱逐劣币的一大步。
我们判断,上述四大论据在2020年仍会继续演绎,黄金时代即将到来。当然,中短期看,微观角度如估值、盈利等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顶层设计,好制度才能挖掘并迸发出资本市场该有的活力,提升直接融资能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2)H股折价显著,是配置良机。香港非基本面因素短期拉低估值;在港上市公司多为内地企业收入、成本均与港无关,仅在港交易;基本面健康企业与A股折价将弥补。
3)债券是资产配置稳定器,具长期配置价值。资管新规去刚兑,几十万亿资金将涌入标准化债券市场,以利率债为基础、信用债为交易手段,债券配置既可创造绝对收益、又可提升组合风险收益比。
4)量化面临结构性入场机会。全球波动率上升、“股灾”后监管放松对冲工具、中国资本市场散户化特征持续,量化“土壤仍肥沃”。量化策略客观理性、由计算机完成,持续赚取“人性”和“情绪”的钱。
5)海外市场相对复杂,短期美元债、新兴市场资产是首选。各国大选、美元强势面临反转等使海外投资趋复杂,但具确定性机会如短期美元信用债、估值洼地的新兴市场资产以及欧债危机后刚出谷底的南欧国家资产,具配置价值。
三、母基金的成果
母基金突出的特质是“回撤小、收益好、夏普率高”。A股上市公司股票约3000-4000只,而私募基金有20000-30000只,排名首尾基金的业绩,分化程度甚至大于股票。选取投资风格稳定、投研团队强大的基金是参与市场的唯一法宝。总体看,避免频繁交易、坚定长期投资、与最优秀的管理人站在一起,不亏或少亏钱、长期跑赢指数、每年创造双位数绝对回报,是母基金始终践行的准则。
过去三年市场“上蹿下跳”,但母基金收益持续走高。2019年,资本市场“旗舰”母基金收益超20%,拉长到三年,经历2016年熔断、2017年小涨、2018年全面股灾、2019年反弹等过山车式波动后,母基金在指数下跌20-30%时,仅为个位数回撤,同时年化回报在8-14%间,远好于同期指数仍为负的收益。
优选基金的方法论保证了“回撤小、收益好”。首先, 策略配置根据周期事前布局。例如,我们判断目前A股筑底完成,2020年将提升多头比例;量化策略迎来大年,将重点关注等。其次,基金选择持续挖掘优秀管理人。团队打造了扎实的数据库,对管理人的投资能力、投研团队、投资风格等进行量化考核及深度访谈,建立精选池、保证靠制度捕捉万只基金中的前四分之一分位、甚至前百分之一的优秀基金。
图2 先配置最合适策略、再精选最优秀基金:
2019年私募行业不同策略、不同分位基金业绩
最后,我想与大家分享十几年来的投资体会:每位客户,无论机构或个人投资者,投资感受十分重要,不止事关收益率高低,更包括整个过程体验。投资管理者像是开车的“司机”,纵使有赛车手般专业技术和心理素质,但仍须关注坐在副驾的客户的感受,在到达目的地(获得投资收益)的过程中,不能自己觉得开快车没问题、客户提心吊胆,做好投资者沟通、降低回撤提升体验、避免大起大落很重要。长期看,没有投资者喜欢“不确定性”和“宽振幅”,市场越来越偏爱“稳稳的幸福”,母基金的理念也植根于此。
在此,再次感谢每位客户的陪伴,也希望更多客户搭乘这辆“稳稳幸福号”专车。
2020年3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