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承-企传投多元服务专家
[退出登录]
预约专属顾问
95183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获取验证码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恭喜您注册成功!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打开瑞承app
安卓版
IOS版
注册
重新获取
获取验证码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获取验证码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宜信财富:流动性助推A股反弹,基本面压力仍存

李琳 夏天然 刘博
 

周报观点摘要


上周是中国春节后股市开市首周,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中国A股大幅波动,上周一大盘下跌近8%,随后连续四天上涨,上证综指全周收跌3.4%。由于疫情对海外市场的影响春节期间已经体现,上周在良好的经济数据推动下,海外股市普遍收涨,MSCI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指数涨幅分别为2.7%和2.8%。中国债市受益于疫情发酵以及央行投放大量流动性,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周下行19个基点,欧美则因为经济数据良好,债市表现不佳。疫情对原油需求影响负面,油价已经连续五周回落。黄金走势震荡,全周收跌1.2%。


上周中国“新冠”新增病例数量仍然增加,2月3日-2月9日期间,确诊病例累计增加23076例,平均每天增加3297例,疫情仍在发酵期。在疫情影响下,中国春节假期延长、企业复工时间推迟,短期内经济受到严重负面明显冲击,其中餐饮旅游、快递地产等行业影响最大。民航运输司表示,1月24日至2月4日期间航空公司累计退票超过1300万张,上周航班总量仅为去年一半,客座率不足45%。我们预计一季度工业企业利润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一季度中国GDP增速将会显著放缓。同比增速或将放缓至约4.9%,隐含季调后环比增速明显回落至0.3%。


A股的小幅下跌似乎和市场对一季度经济增长大幅下跌的共识不一致。市场反映的主要是上周央行注入市场1.7万亿流动性(累计净投放5500亿元),以及预期后续更多流动性注入。接下来数月,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将陆续从具体数据上体现出来,企业经营环境短期恶化,上市公司一季报大概率弱于预期,经济和企业基本面在短期给股市会带来下行压力。我们继续推荐医疗健康、5G、国产替代等板块,这些板块短期内受益于疫情或受疫情影响较小,在中长期具有较好的成长性。


上周公布的主要海外经济体数据表现稳健,支撑股市回暖。美国1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远超预期,制造业PMI回升至枯荣线以上,2019年贸易赤字出现下跌。欧洲通胀数据再次回升,德国制造业PMI也略好于预期。除此之外,上周美国总统特朗普弹劾指控被美国参议院否决,中国降低部分美国进口商品关税,这些消息对股市也是利好。


本周主要看点:中国1月CPI数据;美国1月零售销售、CPI数据;英国、德国、欧元区2019年四季度GDP数据等。




正文


重要经济数据分析


中国: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3.3%


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3.3%,12月当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6.3%,较11月当月的5.4%明显下行。我们估算,2019年四季度,利润当季同比增速从三季度的-1.5%进一步下滑至-6.9%。这与四季度PPI当季同比增速从三季度的-0.8%下行至-1.2%的走势吻合。


分行业看,2019年工业企业利润下滑,主要受钢铁、石化、汽车等重点行业利润下降的拖累。2019年,钢铁、化工、汽车、石油加工行业利润比上年分别下降37.6%、25.6%、15.9%和42.5%,合计影响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比2018年下降7.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利润保持增长。2019年,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利润比上年分别增长4.8%和3.0%,明显好于全部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

向前看,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将对未来几个月业企业利润增长带来明显的下行压力。春节假期延长、企业复工时间推迟,短期内经济增长可能受到明显冲击。同时,企业的现金流压力可能明显增大、尤其是小微企业。



美国:1月新增非农人数超预期,PMI、净出口等数据向好


上周美国公布了1月份的非农就业数据,当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为22.5万人,远超预期的16.3万人,也高于前值14.5万人。1月份的失业率略有提高,为3.6%,仍为较低水平,失业率的增长并不负面,原因是劳动参与率同期提升。美国失业率已经连续23个月保持在4%以内。1月份的平均薪资同比增速回升至3.1%,高于预期的3.0%和前值2.9%。


整体看,这份非农就业报告好于预期,算是对去年年底大幅低于预期的就业报告有一定对冲。不过,1月的就业报告也没有很大惊喜。细分行业中,主要是对天气敏感的建筑业带动了新增就业数,1月新增4.4万人数,远高于去年平均的1.2万人。剔除该因素后,总体新增就业水平只是较为稳健。另外,过去2年的总体就业增数有所下修,2018年从268万下修至231万,2019年下修至209万。


除了非农就业数据,上周公布的其他经济数据表现也较好。1月份的ISM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均有所回升,制造业PMI时隔半年后再度回升至50的枯荣线以上,非制造业PMI达到55.5。12月份的出口增速从0%回升至1.9%,进口增速从-3.8%上升至-3.0%,2019年全年美国贸易赤字为6168亿美元,较2018年的6277亿美元有所下降,这也是6年来美国贸易逆差首次收窄。

美国经济数据在较长一段时间体现出了很大的韧性,数据短期有起伏,但长期表现均比较稳健,这是美联储乐见的情形。目前市场对美联储年内行动的判断是,年内降息的概率为81.6%,最早可能在7月份的会议上宣布降息,概率为56.5%。



欧洲:欧元区通胀继续回暖,但零售销售增速环比再下跌


欧元区近期通胀表现继续好转,1月份的CPI同比增速为1.4%,高于前值1.3%,为去年5月以来最高。2019年12月的PPI增速也继续上升,为-0.7%,高于前值-1.4%。通胀表现的持续回暖,主要原因还是受到能源价格的带动,因为1月份剔除了能源和食品的核心CPI增速反而较前值有所下降,为1.1%。


上周公布的欧元区零售数据表现不佳,2019年12月份的零售销售环比增速再度转负,为-1.6%,而11月份为0.8%。我们此前曾指出,11月份为欧美地区传统促销季,会对零售数据有一定提振,但12月数据往往会回落。不过,同比数据也较弱,2019年12月零售销售同比增速为1.3%,低于11月的2.3%,持平于去年全年最低水平。


我们认为欧元区今年难以达到2%的通胀目标,经济也存在下行压力,仍需要欧洲央行宽松政策和部分国家财政扩张的支持。目前市场对欧央行年内降息的预期概率为43.7%,降息幅度约为10bp。




重大政策事件追踪


美国:总统弹劾案告一段落,民主党丧失部分竞选优势


美国当地时间2月5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就针对总统特朗普的弹劾案进行了表决。由共和党人控制的参议院以52:48和53:47的结果,否决了由民主党人提出的两项指控,特朗普被判“无罪”。这份投票结果实属预料之中,民主党内部也知道这次弹劾案通过的几率太低。美国历史上没有总统被成功弹劾下台的先例,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弹劾案需要参议院2/3多数人赞成才可通过,而目前参议院100名议员中有53名共和党议员,想要20名共和党议员“倒戈”支持弹劾案难度过高。



由于弹劾的条款并不是两党共识,才会导致这样的按党派划分的投票结果。民主党对弹劾案的成功本不抱希望,而是想借此事件拉低特朗普的支持率,并影响其今年的大选得票。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民主党可能失算了。不仅特朗普的民意调查满意度在弹劾事件期间稳定回升,民主党在竞选中也无法利用弹劾报告中的相关条款攻击特朗普,丧失了一些优势。


从根本上来说,这次的弹劾事件反映出的是美国两党之间矛盾激化,而议会民主也被党派对立冲击,按照专家的表述,美国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冷内战”状态,两党内斗可能使双方不关心国际伙伴,也不顾国家利益,这非常危险。美国两党的对立也引申至参众两院的对立,意味着政策制定和通过的难度较大。好在政局的不稳定没有对经济造成影响,目前美国经济表现非常稳健,这也是特朗普赢得连任的重要筹码。


中国:上周央行公开市场显著净投放,并下调逆回购中标利率,带动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大幅下降


为维护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货币市场平稳运行,2020年2月3日,人民银行开展1.2万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流动性,其中7天逆回购9000亿元,中标利率2.40%,14天逆回购3000亿元,中标利率2.55%。两个期限公开市场操作的中标利率都下降了10基点。2月4日,央行再度开展了50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其中7天逆回购3800亿元,14天逆回购1200亿元,中标利率与2月3日持平。


考虑到上周公开市场有1.15万亿元逆回购到期,则公开市场上周净投放资金规模达5500亿元。


另外,如果考虑到春节后,居民现金需求下降,现金回笼银行体系的帮助,则银行间资金面更加充裕。据央行计算,今年春节后的首个交易日,银行体系整体流动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亿元。从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看,截至上周五,银行间7天和14天回购利率分别降至2.2%和2.5%,较春节前分别下降40基点和34基点,并且市场利率已经低于央行7天和14天逆回购中标利率,这些指标均显示当前银行间资金面十分宽松。


我们认为,在这个特殊时期,央行增加市场流动性投放,并降息,有助于稳定投资者的预期,提振金融市场信心。同时,我们预期MLF利率以及2月20日发布的LPR报价也将相应下调至少10基点。这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利率水平,缓解企业经营压力,部分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冲击。



中国:五部门联合发文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


2月7日,财政部联合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审计署印发通知,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通知主要内容包括:1、明确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并动态调整;2、对名单内企业,人民银行通过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提供优惠利率信贷支持;3、中央财政按企业实际获得贷款利率的50%给予贴息;4、各级财政、审计部门强化资金监管和跟踪审计,确保专款专用。政策实施后,在当前市场水平下,重点保障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应可降至1.6%以下,有助于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全力保障疫情防控重要医用物资、生活必需品供给。


疫情发生后,对部分行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经营困难加剧。在此背景下,国家出台了针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的中央财政贴息政策,这有助于缓解部分企业的经营压力。不过,考虑到疫情对一季度经济的负面冲击较大,向前看,我们预期还将有进一步措施出台,以支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中国:下调原产于美国约750亿美元进口商品的关税


2020年2月6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以下称税委会)发布公告,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约750亿美元进口商品的加征关税措施,自2020年2月14日13时01分起,2019年9月1日起已加征10%关税的商品,加征税率调整为5%;已加征5%关税的商品,加征税率调整为2.5%。除上述措施外,其他对美加征关税措施继续按规定执行。对美加征关税商品排除工作继续开展。


按照税委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的说明,本次中国调降对美部分商品加征的关税,是对美国相关举措的善意回应。2020年1月16日,美方发布公告,自2020年2月14日起,已于2019年9月1日起征收15%关税的1200亿美元商品,征收关税由15%调整为7.5%,下调比例1/2。为缓解经贸摩擦,扩大经贸合作,中国此次同步调整了有关措施。我们认为,中国此举,将进一步降低中美在贸易领域的不确定性,这有利于出口和相关制造业的稳定。


新加坡:新加坡宣布禁止中国公民或曾到內地旅客入境


2020年2月7日,鉴于在新加坡境内已发现几起与过往病例无关且未有中国旅行史的本地病例,新加坡政府正式决定将疾病爆发应对系统(DORSCON) 的应对级别由黄色调升至橙色。并规定,1、所有在过去14天内到访中国大陆的访客,将暂不允许入境新加坡或在新加坡过境;2、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ICA)已暂停为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的访客发放各类新签证;3、对已持有包括新加坡短期签证及多次入境签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持有者,其所持签证已暂时失效,并在此期间无法入境新加坡。



大类资产走势回顾


股市:“新冠”疫情造成A股大幅波动,海外股市上周普遍收涨


上周除了中国A股以外,全球主要股指普遍收涨。MSCI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指数涨幅分别为2.7%和2.8%。标普500指数、欧洲Stoxx600指数和恒生指数上周分别上涨3.2%、3.2%和4.1%。


上周为中国春节后A股开市首周,由于“新冠”疫情在春节期间发酵,海外股市以及中国股票期指均有大幅下跌,所以上周一开市当天A股出现了意料之中的暴跌。两市3000多支个股跌停,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分别下跌7.72%和8.45%。但大跌没有持续,市场开始连续四天反弹,期间上证综指回升4.71%,深证成指累计回升8.51%。创业板表现靓丽,不仅收复了周一的失地,还创下3年新高。全周来看,上证综指共下跌3.4%,深圳成指下跌0.7%。


A股上周的快速反弹,主要是因为流动性充裕,以及预期后续更多流动性注入。央行上周连续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投放1.7万亿流动性,净投放5500亿元,带动了市场做多热情。在市场上周一出现“黄金坑”后,机构和海外投资者纷纷补仓。


A股的小幅下跌似乎和市场对一季度经济增长大幅下跌的共识不一致。我们认为基准情形下(在政策适度宽松,并无超大幅度政策放松的情况)下,预计中国今年一季度GDP年同比增速将放缓至4.9%,隐含季调后环比增速明显回落至0.3%。且疫情尚未进入缓解期,股市还会承压,餐饮旅游、传媒、地产等影响较大的板块更需要回避。接下来数月,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将陆续从具体数据上体现出来,企业经营环境短期恶化,上市公司一季报大概率弱于预期,经济和企业基本面在短期给股市会带来下行压力。我们继续推荐医疗健康、5G、国产替代等板块,这些板块短期内受益于疫情或受疫情影响较小,在中长期具有较好的成长性。



全球债市:中国国债收益率显著下挫


上周美国经济数据好于预期,其中美国1月份ISM制造业PMI、非农就业人数均表现较强,带动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低位反弹。德国制造业PMI数据也略微好于预期,带动10年期德债收益率也低位有所回升。中国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以及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并降息的影响,银行间市场利率明显下行,带动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全周下降19基点至2.8%。信用债方面,欧美受到自身偏强的经济数据提振,其高收益债表现普遍好于投资级别债券。


外汇市场:美国偏强的经济数据带动美元指数上升


上周公布的美国1月份ISM制造业PMI指数从47.8%跳升至50.9%,1月份美国新增非农就业22.5万远好于预期,刺激美元指数上周回升1.3%,欧元、日元和英镑分别对美元贬值1.3%、1.3%和2.4%。中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令市场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展望十分负面,同时央行调降逆回购利率,带动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对美元贬至7。



原油:油价连续五周下跌


上周国际油价冲高回落,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分别下跌6.3%和2.4%,收于54.47美元/桶和50.34美元/桶。油价已经连续第五周下跌,近期油价下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在需求端,“新冠”疫情引发了投资者对中国以及全球原油需求的担忧。投机者的大幅抛售也加剧了油价的跌幅,截至2月4日当周,原油投机性净多头减少了6.4万手合约,看多意愿显著降温。另一方面,原油供给也居高不下。上周美国EIA原油库存增幅再超预期,新增335.5万桶,超过预期的287.6万桶。俄罗斯上周表示,需要更多时间才能承诺进一步减产,令OPEC+的减产计划再度延后。今年油价可能会延续大幅波动的态势,在警惕油价继续下跌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地缘政治问题,如果冲突爆发,油价或再度飙升。



查看更多
相关标签:
下载
APP
免费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