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重点事件:中美第二轮贸易谈判,双方达成阶段性和解,但年内争端不会就此停歇。
2018年5月17日(上周四),中美第二轮贸易谈判在美国华盛顿正式拉开序幕,上周末双方已发表联合声明,包括:双方同意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双方就扩大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贸易达成了共识;双方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同意加强合作,中方将推进包括《专利法》在内的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工作;双方同意鼓励双向投资,将努力创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双方同意继续就此保持高层沟通,积极寻求解决各自关注的经贸问题。
随着之前特朗普基于“301调查”结果所宣布的关税制裁落地日期愈发靠近,这些共识的达成,避免了中美贸易摩擦短期升级和市场的大幅波动。
周末的中美联合声明有两点值得关注:
1. “声明”中并没有给出具体如何减少美对华贸易逆差的方案,还需要美方代表团队来华进行进一步商讨。声明中也没提及逆差减少的具体目标。
这次谈判是刘鹤副总理率中方代表团应邀前去,与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率领的美方经济团队进行磋商,谈判共持续2天,谈判过程中不断有媒体释放消息,例如中方承诺将美对华贸易逆差每年削减2000亿美元。而在5月19日双方达成的联合声明中,中方表示“将大量增加自美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并无具体数据的承诺。
2. “声明”并未提及第一轮谈判美方代表团提到的“中国制造2025”和国企补贴等议题,意味着贸易贸易摩擦虽然短期内可以避免,但对更深层次的冲突,还未见到明显的解决方案。
我们在2018年3月26号的《贸易摩擦在短期进一步提升》报告中指出,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实质落脚点不在于贸易赤字,而在知识产权方面,以维护美国在科技领域的、以及美国经济的绝对优势。3月份特朗普签署的备忘录,就是“301条款”报告的直接产物。本次声明没有直接涉及“中国制造2025”等内容,没有满足美国的核心诉求。短期的贸易冲突缓和后,美方还将就此问题对中国继续发难。
对于贸易后续谈判的情况,目前有一些对中方有利的因素,但贸易争端不会就此停歇。
对中国的有利因素包括:第一,鹰派人物纳瓦罗遭到排挤。早先媒体报道称鹰派代表人物纳瓦罗被排除在第二轮谈判之外,虽然随后计划调整又将其加入代表团,但其与美国财长姆努钦以及商务部长罗斯的不和已经公开化。姆努钦和罗斯都主张削减中国对美贸易赤字,而纳瓦罗一直对华态度强硬,希望借此机会彻底改变中国的出口结构。后续的贸易谈判和磋商如果都不是由纳瓦罗主导,则谈判气氛或显著缓和,对中方有利。
第二,特朗普态度转向积极。在刘鹤赴美前夕,特朗普突然发推特表示会努力快速恢复中兴通讯的业务,并表示中美“要冷静,一切问题都会解决的”。虽然特朗普的“嘴炮”伎俩已是不争事实,但其现在摆出的是积极的态度,至少暂时不会对双方的磋商带来很大阻碍。
第三,中方态度缓和。5月18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在《经济日报》发文表示,扩大进口是遵循经济贸易发展规律而作出的主动选择。当日,商务部宣布终止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这些举动,对促成本次谈判顺利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中方的缓和态度也会对后续磋商提供良好的环境。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中方已经承诺减少美对华逆差,但也难以达到短时间减少2000亿美元的水平。美方曾在第一轮谈判中要求在中方在2020年底之前合计减少2000亿美元的对美顺差,这个要求已然较高,因为美对华贸易逆差在去年达到的历史最高水平也仅是3752亿美元(美方口径,中方口径为2758亿美元)。我们预计,中方可能不会在出口方面做很大妥协,更多的可能是加大自美进口。最直接的方式还是加大对美能源、农产品以及大飞机的购买。
我们要强调的是,这次贸易战的开启,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降低贸易不平衡,更多的是为了战略考量——扼制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保持美国的领先地位,以及政治诉求——帮助特朗普赢得下半年的中期选举,保住共和党在中期选举时获得多数席位。所以,即便中方这次在贸易逆差方面作出很大让步,美方也不会善罢甘休,会继续提出针对“中国制造2025”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要求。持续时间方面,在年底美国中期选举启动之前,贸易战可能会间歇性被特朗普当做拉票筹码而使用。对于资本市场来说,近期贸易摩擦的缓解给市场带来喘息,风险偏好得以持续,利好风险资产。但年内贸易争端不会就此停歇,会不定期冲击市场,短线投资者还需谨慎操作。
上周重点数据: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中国主要经济数据,数据中负面成分多于积极成分,中国经济增长在未来的2、3个季度温和放缓是个大概率事件,但放缓的幅度有限。
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7%,预期6.4%,前值6%;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9.4%,预期10%,前值9.8%;1-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7%,预期7.4%,前值7.5%。
· 工业生产表现稳健。4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比3月高出1个百分点,且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燃气三大门类的同比增速均有提高。工业生产的增势更明显的体现在新产业新产品的快速增长上,代表新经济的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和工业机器人增速分别高达82.2%、14.3%和35.4%。
· 社会消费的回落显示出终端需求偏弱。4月社会消费增长9.4%,比预期低0.6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房地产销量的下滑对相关消费的打压较为明显,家电和家具类消费增速大幅下滑。但与地产投资相关的建筑材料消费增速依然较高,4月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速。前两年拉动消费增长的主力之一,汽车消费目前表现疲软, 4月的增速均仅为3.5%,远低于去年平均增速。
· 基建拖累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1-4月的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7%,不仅低于预期,更创下1999年底以来新低,主要受基建投资增长大幅下降的影响。基建投资延续了2017年以来的缓慢下滑趋势,1-4月投资增速较1-3月下滑0.6个百分点至12.4%,已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制造业投资表现相对较好,1-4月累计投资增速较1-3月上涨1个百分点,达到4.8%;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为10.3%,依然是拉动整体投资的最重要力量。值得注意的是,民间投资继续保持高增速,1-4月民间投资累计同比为8.4%。民间投资是制造业投资的最重要来源(2017年占比近90%),民间投资的活跃与本月制造业投资增速的回升密切相关,也体现出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效果逐渐显现。
前瞻的看,我们认为当前房地产投资的高增速较难持续,贸易政策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前期人民币走强可能对后续出口带来下行压力,中国经济增长在未来的2、3个季度温和放缓是个大概率事件。但新产业新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民间投资热情的持续回升,都是经济韧性的体现,未来经济整体下行的幅度有限。
上周资本市场:中美贸易谈判引市场担忧,能源板块震荡影响全球股市。
上周资本市场受到两个因素影响,一是中美第二轮贸易谈判,二是油价的变化。在中美贸易谈判之前,市场流出特朗普有关中国“在贸易方面被惯坏了”的讲话,令投资者担忧这一轮谈判是否又会无功而返。布伦特原油在本周一度突破80美元大关,但投资者已经开始削减创纪录的多头头寸。美股能源板块不复前一周的涨势,在上周出现回调,但欧股依然受到能源板块的推动。
· 上周全球市场整体小幅下跌。MSCI 全球股指小幅下跌0.5%、MSCI 新兴市场股下跌2.3%、标普500指数下跌0.5%。欧洲 Stoxx 600 指数上涨0.6%。
· A股“入摩”刺激沪深股市收涨。上周二(5月15日)MSCI官方发布了纳入MSCI中国指数的A股名单,234只A股被纳入MSCI指数体系。A股纳入MSCI指数分为两步,6月纳入比例为2.5%,9月上调至5%,预计总共带来的增量资金为1000亿左右。上周上证综指上涨0.9%,而港股和台股则跟随全球股市调整,香港恒生指数和台湾加权指数分别下跌0.2%和0.3%。
· 上周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站稳3%,一周计上行9个基点至3.06%。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协议的消息继续刺激美债收益率上行;上周公布的美国零售销售数据,4月环比增长0.3%,已经连续两个月正增,进一步加大了美债收益率上行幅度。美元指数与美债收益率走势较为一致,上周上涨1.2%达到93.64的高位。
· 在强势美元的影响下,金价进一步下跌,COMEX黄金已经下跌至1290.7美元/盎司水平。同时,中美贸易战的暂时平息是对黄金的另一个不利消息,金价可能进一步挑战1280美元和1270美元的关口,而1300美元则成为阻力线,短期金价依然不容乐观。
图1:上周主要股市全面上行
数据来源:彭博信息
图2:国债收益率有所上升
数据来源:彭博信息、宜信财富
图 3: 上周美元指数暂时稳定下来
数据来源:彭博信息、宜信财富
图6: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拉升4月整体投资水平
图7:4月工业增加值上涨
数据来源:彭博信息、WIND、宜信财富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内容的准确与完整不做承诺与保障。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业绩,投资可能带来本金损失;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