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承-企传投多元服务专家
[退出登录]
预约专属顾问
95183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获取验证码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恭喜您注册成功!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打开瑞承app
安卓版
IOS版
注册
重新获取
获取验证码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获取验证码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管清友:百年变局下的经济形势与资产配置策略

 

穿越周期 传承永续

面对周期性变革,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会呈现出何种演进趋势?10月25日,在2023瑞承传承峰会上,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先生,带领客户朋友一同着眼当下,放眼未来,在短期波动中看长远大势,在复杂形势下看活力动力,在压力挑战下看发展空间。


以下内容根据管清友先生在传承峰会的演讲整理,与您共享:



今天我主要和大家分享,对于中长期经济运行趋势和资产配置的一些策略。我这里用了一个价值重估,这个价值重估的过程会比较复杂,因为整个经济运行的背景和国际国内的形势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所以我从短到长跟大家做一个梳理:



01 政策解读

如何理解近期宏观政策取向?



近期经济形势的一些变化


近期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发行1万亿国债的事,以及中央汇金公司公告,直接下场购买股票指数ETF,都是比较重大的事件。这些事件当然是有短期的原因,比如说关于股票市场,我们最近这段时间里,可能直接在市场上投资股票的人都感触颇多。这里既有注册制的原因,也有监管层面的因素,当然也有流动性问题等等,大家可以从很多角度去总结。


从短期来看,四季度我们可能有几个比较重要的会议要关注,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会议。一方面,我认为这是新的政府班子成立以后,应该是比较系统地表达自己观点、提出应对方案方式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最近财政和科技两个重要的岗位也都调整了人事。我们不妨届时看一看。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走向宽松


短期来看,四季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比预期更为宽松。政策相对于三季度初,所谓的组合拳,可能力度更大、更频繁。


今年国家下发了1万亿特别国债用于灾后重建和未来的防灾减灾。它会带来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一系列的行业工作量、项目量,包括对于地方上债务压力的化解,我们觉得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货币政策从中长期来看,低利率,甚至零利率,可能是一个长远的趋势。从内部看,中国正经历老龄化和少子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基本上是不可逆的。


因此,我们长期面临着低利率环境。从外部看,欧美目前的利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相比之下,中国是处于低利率环境。这种虹吸效应的存在时间可能会比较长。这也是最近40年以来,第一次经历中美两国经济、货币、金融周期错位。这种周期错位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就财政政策而言,专项债提前安排,包括新增的1万亿的国债,在今年四季度都会有所体现。所以现在来看,经历了股票市场连续下跌之后,四季度可能有望有一定程度的稳定。



海外市场:美国高利率的影响会在未来显现


海外市场的情况确实复杂多变,尤其是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5%,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今年年初,大家普遍预测美国经济将出现衰退,因为从历史经验和教科书上的理论来看,高利率水平通常会引发经济衰退。然而,今年出现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国经济在高利率环境下并未出现衰退。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我倾向于认为美国加息的相关效应尚未完全体现出来。目前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货币政策角度来看,得益于2020年以后的量化宽松政策。这使得美国的购房者、投资者和上市公司能够以低利率融得大量资金来支撑经济增长。然而,高利率会提高融资成本和生活成本,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将在未来一两年逐渐显现。因此,从经济学原理判断,美国经济的衰退只是时间问题,只是受到高利率对经济影响的滞后效应影响。



产业政策:活跃股市+房市松绑


产业政策,我们看到近期提出了活跃股市的各种政策,楼市也在继续松绑。


房地产市场作为一个大产业,过去20多年的高速增长周期已经结束。我们需要适应一个新的周期,即楼市调整周期的长度,并做好足够的心理预期和准备。


与日本不同的是,中国是第一次遇到楼市拐点,而日本已经经历了过去30年的调整,并在今走出了30年前的谷底。官方表示,我们需要“认识到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出现了趋势性的变化”。从1998年房地产市场化改革以来,我们经历了20年教科书级的房地产大型上升周期,现在正在经历一个新的周期。我们很难用日本的经验简单地去复刻中国的现实,也不可能用香港的经验复刻大陆的楼市,因为每个市场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背景。


此外,我们还需要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过去我们从小教科书里学到的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未来我们将面临的是斗争与脱钩。无论我们是否愿意,这种斗争与脱钩正在发生,速度有快有慢。与过去40年相对和平、大国关系融洽的局面相比,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宏观政策的特点,并拥抱这种变化。



02 经济研判

当前中国经济的三个特征



经济出现恢复

全年完成5%目标问题不大


前段时间,股票市场出现的下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统计局公布了三季度的GDP数据,由于今年我们数据三季度到了4.9%,那么四季度超过4%的增长就可以轻松完成5%的目标。以至于整个市场认为一些所谓的刺激方案将不会出台了。


事实上,这是市场和统计部门之间的相互误解,因为经济增长还需要继续努力,之前一些大的政策安排还在陆续地出台。



消费、出口出现改善

但结构性问题仍需关注


今年我们观察到宏观和微观层面之间存在“温差”。一方面我们看到人工智能、硬科技等领域发展得非常火热,很多项目已经上市,我们的很多硬科技也站上了世界第一梯队。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很多产业被替代带来的就业等问题。


我们看到今年餐饮旅游行业迅速恢复,但与此同时,人们的收入增长放缓,收入预期也变得相对保守,导致在商品消费上变得更加谨慎。人们可能更愿意花时间看电影、阅读文学或科幻作品,但不愿意花钱了。因此,很多人总结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如穷忙、穷游、穷吃、穷喝。做实体企业的人也感受到了客单价下降,“口红效应”明显。


但与此同时,在一些景气赛道里,一些表现良好的细分领域,如硬科技、人工智能等。我们也许不能去做科创者,但我们可以作为投资者或陪伴者,选择投资于这些领域,跟上景气赛道红利。


出口也有两个特点我们需要关注。


首先,中国不再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国,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但它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下降。相反,中国的出口占全球的比重还在上升,大量的出口产品最后被转口到欧美,这体现了这表明中国的产业链具有韧性,产业竞争力仍然很强。


第二,出口对国内经济的带动作用正在减弱,普惠性也在下降。随着产业升级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大量的机电产品、汽车产品等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替代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的短期就业压力,但从积极的角度看,这也是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


此外,我最近一直在提,中国企业正在经历第三次出海。前两次出海可以视为央企国企和大型企业,这一轮的主体,我们认为是中小企业。这些年我们所积累的资本、商业经验和技术,让中国企业“走出去”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总体而言,我们的产业和投资出海,是一个大趋势。



房地产的各项指标仍然处在下滑当中


房地产市场正如我前面提到的,但可以比较确定的是,房地产已经进入到一个周期较长且力度较大的调整阶段,城市之间的分化也会越来越严重。房地产作为一个投资品时代的结束是可以预见的。同时,虽然近期发布了1万亿国债用于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但我们可以判断,中国增长速度最快的大基建时代已经过去。



03 价值重估

如何看待长期资产配置逻辑?


从宏观上来看,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所谓“70%魔咒”。这几年多次讲到,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那么从GDP的比较来看,中美之间GDP的比重,从2021年最高的77.2%,2022年到73.2%,2023年大概率会回落到63%-64%。这个过程中,我们超越了很多经济体。但现实情况来看,中国占美国的经济比重,在今年会回落到70%以内。


我们还需要认识到,当前世界经济环境正在经历一个错综复杂的政经周期,这个周期更加不确定和复杂,对资产价格的重估可能会是长期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一般不建议大家太过关注短期问题,而要更关注长期政经周期的变化。


从总的配置策略上来讲,我们过去说“宁可做错,不要错过”,未来可能我们更重要的是“宁可错过,不要做错”。过去我们更多地强调“收益”,未来更重要的是“对冲”,多元化。


如何提高收益率呢?肯定还是要跟着世界科技前沿的技术、赛道。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分得特别细,不同技术路线、不同技术的迭代非常快,以至于一旦出现引领性的技术,很多其他的技术类型就被否定了。


再讲一点我们对于股票市场和汇率的基本看法。股票市场我们正在纠偏,但这个周期会比较长。注册制当然很好,注册制带来的问题也逐渐在修补,没有那么快。随着货币的宽松,债券市场总体表现要比股票市场好得多。但是汇率方面,国内流动性的释放,如果说要有一个出口的话,要有一个泄洪口的话,汇率的压力可能会增高。


由于时间关系,我给各位分享这些。最后,衷心祝愿大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都能从容应对,穿越周期。



瑞承做为专为高净值人士、企业家群体提供服务的品牌,致力于围绕企业家客户群体的“企、传、投”需求提供综合咨询服务解决方案。


长期深耕企业家“企、传、投”服务,通过多年资产配置能力、科技能力、国际化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持续建设,为客户在资产配置、家族传承、企业发展与提升、品质生活、公益金融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长期陪伴企业家客户的企业、个人和家庭成长,奔赴更加美好的事业与生活。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内容的准确与完整性不做承诺与保障。过往成绩表现不代表未来业绩,投资可能带来本金损失。任何人依据本文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信息发布方不承担任何法律、法规及相关责任。

查看更多
相关标签:
下载
APP
免费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