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承-企传投多元服务专家
[退出登录]
预约专属顾问
95183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获取验证码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恭喜您注册成功!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打开瑞承app
安卓版
IOS版
注册
重新获取
获取验证码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获取验证码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最好的教育,藏在日常里

 
近日,一则山西晋中“90后”的一位妈妈接儿子放学时。


因为流利背诵了《桃花源记》,让儿子一脸崇拜的新闻冲上热搜。

很多网友评论:妈妈给他做了一个好的示范,给孩子做了好的榜样。

微信图片_20221109120841.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子女是父母的希望,父母是子女的榜样。

为人父母如果不拿出点实力,如何能让孩子心服口服?

又如何能激发孩子的自驱力呢?难道是靠拳头和零花钱吗?

央视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里面有这样一句台词深入人心: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是握笔的人,白纸变成什么样的景色,关键在于父母。


当下越来越多的父母加入到鸡娃大军中,想通过对孩子的严格管教让孩子脱颖而出。却忘记了重要的一点:

鸡娃不如鸡自己,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最长久的教育;为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风向标。

微信图片_20221109120902.png
多少父母
因为孩子的学习操碎了心

哈佛大学医学博士丹尼尔·西格尔和脑科学家蒂娜·佩恩·布赖森的研究结果表明:

孩子听不进道理,原因在于父母养育孩子的方法,不符合大脑发展规律。


多少父母为孩子的学习可谓是操碎了心。

生怕输在各种起跑线上,各种辅导班能报则报,整的孩子每天像赶场似的狂奔。

微信图片_20221109120907.jpg

即便如此,孩子忙碌一天晚上回到家后依然没有喘息的机会。

网上一位妈妈曾分享自己的经历:

因为孩子贪玩了一会没写完作业,她把孩子严厉的训了一顿,各种苦口婆心,没想到一向听话的女儿突然大哭。

都是学习惹的祸,原本爱我的爸爸妈妈,一提学习就不爱我了,像变了个人似的。


看着哭得嗷嗷的女儿,她愣住了。

家虽小,但却是孩子的全部。

孩子在乎的是父母的爱,只有被爱填满,内心富足的孩子,才能在学习的路上找到前进的动力。

《百家讲坛》主持人赵玉平曾分享过他亲身经历的一个小故事:

他一位邻居妈妈因为和儿子的沟通,产生了很大的负性情绪。

她说:我只是随口问了问作业写完了没有,没想到儿子瞬间暴跳如雷,摔门把自己关在房间不出来。

而当赵玉平老师和孩子沟通时,却得到了意外的回答。

孩子说,妈妈一天会问很多遍作业写没写完,但这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这句话的后续。

微信图片_20221109120912.jpg

如果我说没写完,我妈会说:

没写完不抓紧时间去写呀?

作业都不赶紧写完,就你这学习态度,每天吊儿郎当的,我每天这么辛苦支撑这个家,你对得起我吗?


如果我说写完了,我妈又会说:

写完了不抓紧时间去复习一下,题都会了吗?就你这学习态度,每天推一推进一进的,我辛辛苦苦挣钱,你对得起我吗?


日久年深后,妈妈的督促,反而成了儿子的噩梦。

《心流》中有这样一句话:

孩子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不必老是为规制和控制权而争吵。


父母总是觉得孩子就应该严格管教,最好是让孩子一看到自己就要危机感。

然后就会好好学习。殊不知,这样只会起相反作用。

微信图片_20221109120917.jpg

心理学中的赫洛克效应又称为反馈效应。

指的是:有效反馈机制是达成目标的必要条件,适当鼓励和表扬的效果明显优于批评。

用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同样有效。

沉默的陪伴和支持最重要,不要用指责控诉表达你的爱。

适当地放手与肯定,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微信图片_20221109120923.png
多少父母将自己未完成
强加给了孩子

心理学中有一个“投射效应”:

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并且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甚至是愿望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

犹如网上一位妈妈说:她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考进复旦大学。

所以她的女儿一定要考进复旦大学,这样她的一生就没有遗憾了,满心满想都是自己的意愿。

却从没有考虑过,这是不是孩子自己想要的人生。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存在,父母把自己的未完成强加给孩子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微信图片_20221109120928.jpg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书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母亲明玉对儿女过度期望,并且一心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强加在女儿茉莉身上。

变态的管教导致女儿的前半生活成了母亲的傀儡。

为了让父母满意,茉莉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实现了母亲曾经上名校的愿望。

然而当她想要继续读博时,母亲却决绝地阻挠她。

说她接下来应该相夫教子而不是继续深造,为了不惹母亲生气,茉莉再一次顺从了母亲。

然而婚后,茉莉过得很不幸福,包括自己的女儿竟然也踏上了自己曾经走过的路。

意识到女儿和自己一样为了取悦母亲而委屈自己时。

她选择立即终止这一荒唐的行为,支持女儿过自己的人生。

微信图片_20221109120933.jpg

纪伯伦的《论孩子》感动了千万父母,也给父母们敲响了警钟:

对于孩子
你可以给予他们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你可以庇护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你要向他们学习
而不是使他们像你

与其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强加给孩子,把与孩子的关系搞得鸡飞狗跳,不如努力做好自己。

父母如果足够上进强大、能力足够强,就会对孩子越包容并且更有智慧地去引导和陪伴。

完全就会是另外一种生活和状态:孩子自己会自给。


微信图片_20221109120938.png
首先做好自己
才能教育好孩子

作家郑渊洁认为: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闭上嘴,抬起腿,认真走自己的人生路,完美演示给孩子看,效果比任何都好。


一个嘴上告诉孩子读书很重要,自己却从不读书每天打麻将的妈妈。

一个孩子玩手机就发脾气,自己却玩手机停不下来的爸爸;是不能让孩子真正信服的。

朋友的女儿是个非常听话恬静的小姑娘。

可是朋友最近却因为女儿在幼儿园跟小朋友打架而被老师单独留下。

微信图片_20221109120943.jpg

她批评了女儿好几次,但是却发现孩子不仅不改反而变本加厉。

这让原本烦躁的她很闹心。

有一天她亲眼看到女儿又和小朋友发生了矛盾,女儿对小朋友大喊: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为什么不听我的?我不喜欢你了,再不听话我就要打你了!


朋友在旁边看呆了,她仿佛看到了咆哮中的自己。

女儿此刻的语气和自己训她的语气一模一样。

她猛然发觉,自己的坏情绪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女儿。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每分每秒都在对孩子进行输入。

有怎样的输入,就会有怎样的输出。

前几天,一位爷爷和一个小男孩在路灯下看书的照片冲上了热搜。

爷爷是摊主,一直坐在小凳子上看书,而小朋友是跟着妈妈来。

妈妈在选书,他也拿了一本科普类书籍坐下看。

很多网友都说,看到这个画面治愈了很多。想起知乎上曾有个高赞问答。

微信图片_20221109120948.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你是怎么劝说你的孩子去阅读,而不是玩各种电子设备的呢?

一个回答看似平淡却直击心底:孩子不听我的,他只是模仿我。

一位著名主持人曾说:

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你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孩子的成长教育是一场修行,需从父母的自我教育开始,因为父母是孩子的根,根深才会蒂固。

疯狂鸡娃的时候,不如转身看看自己,做好自己,才能教育好孩子。


微信图片_20221109120954.png
写在最后

孩子成长的目的,不应止只是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乐观的态度、独立的人格和应有的担当与责任。

教育家蔡元培曾说:

家庭是人生最初的学校,孩子一生的品性的胚芽,都在家庭里形成。


教育,藏在每天的细节里,家长脱口而出的东西,会被孩子记得很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永远的老师。


查看更多
相关标签:
下载
APP
免费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