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琳 夏天然 刘博
本报告发表于:2020年7月13日
宏观及大类资产配置周报观点摘要
上周中国股市大幅上涨,下半年还有上涨空间。上周MSCI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指数分别上涨1.5%和3.6%。中国A股全面上涨,沪深300上涨7.5%,创5年最大周涨幅,创业板指上涨12.8%,创下历史最大周涨幅。美国新冠疫情虽然在发酵,但标普500指数仍然上涨1.8%,美股提升主要是由疫情影响较小的大型科技股带动,吉利德公司新冠药物的利好消息也刺激了美股上周五的回升。
上周债市变化最大的也是中国市场,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周大幅上行13bp至3.02%。中国债市的大跌,一方面是因为央行连续两周未进行公开市场资金投放,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市场整体风险偏好回升,股债跷跷板效应显现。欧美债市表现相对平淡,10年期美债和欧债收益率均下行3bp左右。美元指数上周小幅回落0.5%至96.7,人民币再度升值,美元兑人民币全周下降0.9%,逼近7的关口。布伦特原油小幅上涨1.0%至43.2美元/桶,黄金价格小幅上涨1.3%至1798.7美元/盎司。
A股上周表现经历大面积风格切换,领涨板块从周一的银行、地产切换至下半周的计算机、军工、零售,这次的风格切换与前一周高估值向低估值切换不同,反映了市场热情的高涨。上周不仅股市新开户数量激增,每日两市成交额也一直维持在1.5万亿以上。但上周后半周,金融委、证监会等机构均发声表示会打压非法场外融资和财务造假等行为,防止催生资产泡沫。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大基金股东减持公告,社保基金也计划减持。上周五A股出现回调。我们认为A股这一轮上涨相比过去几轮大涨更为健康,下半年还有上涨空间。我们建议投资者依然紧握盈利稳健且行业竞争力高的“核心资产”,在多行业配置的基础上,重点配置高科技、医疗等有长期政策利好的板块。同时,在经济不确定性背景下,维持必选消费、公用事业等防御性板块的配置比重。
中国经济数据向好,美国疫情再恶化。上周公布的中国数据显示6月中国经济延续复苏态势,其中CPI维持稳定,PPI环比增速时隔7个月后首度转为正增长,6月社融增速创2018年5月以来新高,显示金融对实体经济部门的资金支持力度继续提升。美欧6月的经济数据均有好转,但6月底以来美国疫情的再次恶化值得担忧。过去7天(7月4日至10日)全球新增新冠肺炎确诊142.8万人,显著多于前一周的129.1万人。美国在7月10日单日新增确诊超过7万,死亡人数也超过千人。恶化的疫情不仅可能拖累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也可能引发其他方面的矛盾。特朗普近期愈发将疫情的影响迁怒于中国,并表示没有考虑第二阶段中美贸易协议。
本周主要看点:中国二季度GDP、6月份工业增加值、6月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美国6月零售销售、6月CPI等数据、欧元区多国6月CPI数据。事件方面,欧洲央行、日本央行、韩国央行和加拿大央行等多个央行公布利率决议。
正文
重要经济数据分析
中国:6月PPI环比增速转正,社融增速继续创新高
上周公布的中国通胀和货币金融数据显示,6月经济延续复苏态势,其中CPI通胀率稳定,PPI环比增速时隔7个月后首度转为正增长,原材料价格上行,印证固定资产投资相关需求继续修复。6月社融增速创2018年5月以来新高,显示金融对实体经济部门的资金支持力度继续提升,企业和居民部门新增贷款同比显著多增,表明基建投资和商品房销售均获支撑。具体来看:
CPI同比增速稳定,主要由食品价格支撑,核心CPI增速继续下降。6月CPI同比增速从5月的2.4%微升至2.5%。但核心CPI同比增速从5月的1.1%下降至6月的0.9%,显示消费下行压力依然明显。6月CPI环比增速从5月的-0.8%回升至6月的-0.1%,这主要由CPI食品价格上涨驱动,而非食品通胀率仍低迷。
PPI环比增速时隔7个月后重回正增长。6月PPI同比增速从5月的-3.7%回升至-3.0%,略高于市场预期的-3.2%,6月PPI月环比从5月的-0.4%修复至0.4%。分行业看,石油相关价格涨幅最为明显,钢铁、有色价格继续上涨,显示在固定资产投资相关需求恢复的带动下,对原材料价格形成支撑。
图表 1:6月CPI食品同比增速回升
数据来源:Wind,宜信财富
图表 2:6月PPI环比转正
数据来源:Wind,宜信财富
社融增速连续第4个月明显提升。6月新增社融3.43万亿元,同比多增8099亿元,带动6月社融存量增速继续明显上升0.3个百分点至12.8%,创2018年5月以来新高。社融同比多增,主要受新增人民币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和企业债融资的推动。
新增人民币贷款结构保持较好态势。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81万亿元,同比多增1474亿元。其中,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7348亿元,同比多增约3600亿元,反映基建投资增长势头可能继续向好。6月居民中长期贷款6349亿元,同比多增1500亿元,表明商品房销售可能继续表现不俗。
存款方面,6月财政存款减少约6100亿元,同比多减约1100亿元,显示财政继续发力。6月M1同比增速下降0.3个百分点至6.5%、M2同比增速稳定在11.1%。
图表 3:6月社融增速再创年内新高
数据来源:Wind,宜信财富
图表 4:6月企业中长期贷款继续发力
数据来源:Wind,宜信财富
美国:疫情反复或进一步拖累经济复苏脚步
上周美国的高频数据显示美国经济仍在缓慢恢复中,截至7月4日当周的首次申请失业金人数下降至131.4万,为连续第14周下降。同时,美联储的每周经济指数(WEI)也从-7.7%上涨至-6.8%,为连续第10周回升。上周还公布了美国6月份的工业品价格指数,PPI同比增速为-0.8%,与5月持平,但不及预期的-0.2%。从10年期通胀保值债券(TIPS)的走势来看,6月份的CPI同比增速有望回升。
但7月份的美国经济表现可能因为新冠疫情的反复而走弱。7月以来,美国新冠肺炎新增确诊数不断攀升,7月10日已经突破7万人,达到7.13万人的纪录新高,累计确诊病例接近330万人。佛罗里达、德克萨斯和加利佛尼亚三个疫情反弹严重的州每日新增病例数较5月初增加7-10倍。值得担忧的是,新增死亡病例数也开始增加,7月9日全美新增死亡病例1044例,佛罗里达、德克萨斯和加利佛尼亚州在7月9日的死亡人数均超过100例。目前已经暂停或计划暂停经济重启的州已经超过23个,部分州开始再次关闭酒吧、餐厅等公众场所。美国国家过敏症与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与隔离正在过去数月内变得复杂化。如果疫情反复的势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下半年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可能慢于预期。
图表 5:最新首申失业金人数下滑至131万
数据来源:Wind,宜信财富
图表 6:美联储每周经济指数继续回升
数据来源:Bloomberg,宜信财富
欧洲:5月消费数据大幅反弹,经济平稳复苏
上周欧元区公布了5月的零售销售数据,5月零售销售环比增速为17.8%,远超前值-12.1%,同比增速也从4月的-19.6%上涨至-5.1%。该数据的表现与制造业PMI走势较为一致,5月份欧元区整体制造业PMI触底反弹,6月份进一步走高,预示着6月份欧元区消费数据有更好的表现。同时,领先指标德国6月份ZEW经济景气指数和7月的Sentix投资信心指数均进一步走高,欧元区经济仍在平稳复苏路上。
图表 7:欧元区5月零售销售环比大幅反弹
数据来源:Wind,宜信财富
图表 8:德国投资信心指数回升
数据来源:Wind,宜信财富
重大政策及事件追踪
疫情:上周全球新增确诊病例数量继续加速上升
截至7月10日,全球新冠累计确诊1258万人,累计死亡56.2万人。全球新增确诊病例人数继续加速上扬。过去7天(7月4日至10日)合计新增确诊142.8万人,较6月27日至7月3日的129.1万人显著多增。7月10日当日,全球新增确诊23.7万人,再创新高。
分国别看,7月10日当日,美国、巴西和印度分别新增确诊7.1万人、4.9万人和2.8万人,均创各自国家疫情爆发以来的最大值,这三个国家合计新增确诊人数占到全球新增确诊人数的62%。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上周日本和中国香港的疫情有所反弹。过去7天(7月4日至10日)中国香港新增确诊156人,较6月27日至7月3日的51人明显回升;日本过去7天(7月4日至10日)新增确诊1858例,较6月27日至7月3日的1023例也大幅提升,并且日本7月10日当日新增确诊达430人,创4月12日以来的新高。
从新增死亡的情况看,过去7天(7月4日至10日)全球合计32216人,与6月27日至7月3日的32259人基本相当,显示新增死亡人数基本保持稳定。其中,美国过去7天新增死亡4570人,较6月27日至7月3日的4461人略有提升。
图表 9:每日新增确诊病例突破20万
数据来源:Wind,宜信财富
图表 10:新增死亡上周基本稳定
数据来源:Wind,宜信财富
中国市场:证监会打压场外配资,银保监会严查乱加杠杆和投机炒作行为
由于中国股市近期过于火爆,一些非法从事场外配资的现象再度出现,监管层对此多方发声,或给近期股市降温。
上周证监会集中曝光了258家非法从事场外配资的平台及其运营机构,并发文表示认真贯彻落实证券法,持续推进打击场外配资违法违规行为常态化,坚决维护投资者利益和资本市场秩序。对场外配资活动,证监会将持续加大监测力度,积极调查处理,及时予以曝光,严格依法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上周六(7月11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提到:要督促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深入开展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依法严厉打击资金空转和违规套利行为。当前特别要强化资金流向监管,规范跨市场资金往来和业务合作,严禁银行保险机构违规参与场外配资,严查乱加杠杆和投机炒作行为,防止催生资产泡沫,确保金融资源真正流向实体经济中最需要的领域和环节。
上周六刘鹤主持召开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研究全面落实对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工作要求。会议认为,市场主体的诚信建设,事关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违法犯罪行为是资本市场的“毒瘤”,损害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危及市场秩序,制约资本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必须坚决、果断、及时地加以纠正。要全面落实对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要求,多措并举加强和改进证券执法工作,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和良好生态。
大类资产走势回顾
股市:中国A股创5年最大涨幅,涨势尚未结束
上周全球多数股市上涨,新兴市场表现好于发达国家股市,MSCI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指数分别上涨1.5%和3.6%。新兴市场股市主要由中国A股带动,沪深300上周上涨7.5%,创业板指和中证500分别上涨12.8%和10.3%。欧美股市整体表现平稳,标普500指数、欧洲STOXX600指数分别上涨1.8%和0.4%。
中国A股上周呈现普涨态势,沪深300和上证综指均创下5年最大周涨幅,创业板指则创下历史最大周涨幅。上周A股再次出现了大面积的风格切换,周一银行、证券和地产等周期性板块领涨,但随后四个工作日表现偏弱,计算机、国防军工、商贸零售等板块在后半周领涨。此前一周,A股在7月1日以后也出现了风格切换,主要是从前期涨幅较大和估值偏高的板块切换至银行、地产等估值偏低的板块。
如果说7月1日后资金从高估值板块向低估值板块的切换是因为部分机构投资者保护上半年投资果实的意图,上周的风格再切换则充分反映了市场热情的高涨——增量资金大幅涌入,各板块轮番上涨。A股投资者跑步入场,上周很多券商营业部出现长时间排队新开户和休眠账户重启现象。事实上,投资者热情在6月份已经被激活,国泰君安和中信证券均表示6月份新开户数环比增加了三成以上。上周沪深两市连续5天成交额都超过1.5万亿。
我们认为,A股从上半年的结构性上涨到7月份的“轮动性”上涨,背后的主要推动力还是央行的宽松政策带来的增量流动性。今年社会融资存量同比增速和M2同比增速的大幅提升均显示出市场流动性的充裕,但新冠疫情和经济增长的疲弱导致投资者整体风险偏好没有提升(股市风险溢价在5月底才回落至过去两年平均水平),所以上半年资金主要流向了食品饮料、医药、科技等受疫情冲击较小的板块。随着经济数据持续回暖,市场风险偏好也逐渐回升,带来了近期的一轮全面上涨的行情。
上周后半周金融委、证监会等机构均发声表示会打压非法场外融资和财务造假等行为,防止催生资产泡沫,有刻意为股市降温之意。且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大基金股东减持预披露公告,社保基金也计划减持部分无限售条件A股股份。上周五A股出现大幅回调,本周可能也会有继续调整的压力。
但我们认为A股这一轮上涨相比过去几轮大涨更为健康,不仅在市场制度上完成了科创板、注册制、陆股通等重要改革,还在政治上将股市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市场短期涨幅确实过高,有回调的压力,但长期上涨大趋势不变。目前A股风险溢价仍偏高,距离2018年的水平尚远,更远高于2015年的高位,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我们建议投资者依然紧握盈利稳健且行业竞争力高的“核心资产”,在多行业配置的基础上,重点配置高科技、医疗等有长期政策利好的板块。同时,在经济不确定性背景下,维持必选消费、公用事业等防御性板块的配置比重。
图表 11:上周中国A股大幅上涨
数据来源:Wind,宜信财富
图表 12:中国国债收益率上周明显上升
数据来源:Wind,宜信财富
债市:上周中国国债价格明显下跌,10年期收益率向上突破3%;海外债市价格指数总体小幅提升
上周中国国债价格显著下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上升13个基点至3.02%。海外主要国家主权债价格小幅上升,其中美国、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回落2.5和3.5个基点。上周中国央行公开市场连续第二周空窗,逆回购持续10天暂停,公开市场净回笼流动性2900亿元,带动银行间市场利率提升。再加上近期火爆的股票市场抬高国内风险偏好,共同带动上周中国利率债明显调整。海外方面,主要受美国疫情进一步恶化的影响,提升美债避险需求,带动美国国债收益率小幅下降;欧元区债市方面,市场聚焦于欧盟官员即将举行的讨论欧盟复苏基金的会议,并憧憬欧元区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提振德债价格小幅走强。
信用债方面,中国信用债受股票市场大涨的提振,高收益债价格指数上周上涨0.8%,表现好于投资级别债0.5%的涨幅。海外方面,信用债价格指数总体也呈现小幅上升,其中美国、欧元区投资级别债价格指数上周表现略微好于高收益债,全周上涨0.4-0.5%。
外汇:上周美元的投机净空头仓位提升,美元指数回落,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上周美元指数小幅回落0.5%至96.7,其中欧元、日元、英镑对美元分别升值0.5%、1.1%和0.5%。人民币对美元升值0.9%至7,并带动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升值0.4%。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投机客美元净空头仓位有所增加,从前一周的净空头仓位139.1亿美元增加至144.8亿美元,显示外汇投机者看空美元的情绪进一步提升。人民币方面,中美利差上周继续显著扩大,同时上周中国股市的大幅上涨也提振外汇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带动上周人民币对美元一度回到7以内,全周明显升值。
原油市场:国际油价小幅回升,40美元/桶或是长期中枢
上周国际油价收涨,布伦特原油全周上涨1.0%,收于43.2美元/桶,美国原油上涨0.8%,收于40.6美元/桶。近期多空因素交织导致油价在40美元/桶左右徘徊,利好的因素主要在供给方。OPEC+减产超预期执行,以及近期可能再次延长减产计划,同时美国能源公司连续第10周减少活跃钻机数至纪录低位。利空的因素主要是需求的不确定性,美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不断刷新纪录,打击了市场对于燃料需求恢复的预期。在没有重大消息冲击的影响下,国际油价或将长时间在当前水平震荡。
图表 13:上周美元指数小幅回落
数据来源:Wind,宜信财富
图表 14:上周国际油价小幅上涨
数据来源:Wind,宜信财富
图表 15:上周中国股市大幅上涨
数据来源:Bloomberg,宜信财富
图表 16:上周中国国债收益率上行
数据来源:Bloomberg,宜信财富
图表 17:上周美元指数小幅下跌
数据来源:Bloomberg,宜信财富
图表 18:上周美欧投资级债价格上涨
数据来源:Bloomberg,宜信财富
图表 19:2020年初至今各大类资产涨跌幅
数据来源:Bloomberg,宜信财富
声明:
本文中经济、疫情等数据来源为Wind和Bloomberg数据库以及美联储官网,市场数据来自Wind和Bloomberg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