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承-企传投多元服务专家
[退出登录]
预约专属顾问
95183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获取验证码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恭喜您注册成功!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打开瑞承app
安卓版
IOS版
注册
重新获取
获取验证码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获取验证码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2021年宜信财富二季度资产配置策略指引——海外经济

 

作者 | 宜信财富资产配置委员会

美国Q2经济展望

内生增长动力加强


不同于2020年四季度对美国总统换届所引发的政局动荡和疫情肆虐的担忧,2021年一季度拜登正式担任美国总统,以及其代表的民主党获得了众议院与参议院的控制权,抚平了市场对美国政局动荡的忧虑,也加大了市场对美国政府后期有望出台更多刺激计划以稳定经济的预期。另外,疫情于1月中旬之后得到明显改善,3月日均新增下降至6万左右,创2020年10月以来新低,且疫苗3月接种中值水平为224万剂每日,主要得益于拜登政府对疫情的严格防控和疫苗接种的加速。拜登上任之后要求在全美范围内推行强制佩戴口罩、实施更严格的封锁措施,并立下“100日疫苗接种目标”,计划在上任最初的100天内完成1亿剂次的疫苗接种工作。


基于政局稳定所带来的较强财政刺激预期和疫情改善、疫苗加速接种的实事,加大了市场对美国名义经济增速上行的预期,也推动了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攀升和对美国核心通胀上行的预期。从1月的经济数据来看,美国零售销售、工业产出、耐用品订单、房地产等指标均超预期,且领先指标显示美国经济上行动能加强,2月份美国ISM制造业PMI指数60.8%,升至3年高点,其中18个制造业行业中16个行业实现扩张,就业也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展望二季度,政府政策目标依然是如何促经济恢复和就业增长,在1.9万亿财政刺激落地之后,开始筹划万亿资金的基建计划。随着疫苗接种在全美覆盖率的上升,疫情或超预期好转,在补库周期和政策刺激下,实际通胀水平上升,美国经济增速或超预期。需关注在此环境下通胀预期的上升或使债券收率偏离基本面,从而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引发流动性风险,以及债务负担加重所带来的财政危机风险,与此同时,美联储为平抑市场波动、保证市场流动性的情况下可能通过扭曲操作来稳定市场。


综合判断,我们认为2021年美国经济增速或超预期,四个季度的平均环比折年率在2.8%左右,二季度同比增速达10%,全年GDP同比上涨4.0%,较此前预期上修0.7个百分点,此增速下2021年GDP总量(实际GDP)能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 疫情改善、疫苗加速接种下,二季度就业情况或将持续好转


拜登上任后迅速制定了抗疫计划,要求在全美范围内推行强制佩戴口罩、实施更严格的封锁措施,并立下“100日疫苗接种目标”。疫情于1月中旬之后得到明显改善,3月日均新增下降至6万左右,创2020年10月以来新低,且疫苗3月每日接种中值水平为224万剂,据此判断预计在今年5月底美国可实现群体免疫。


在疫情好转之下,居民活动开始恢复,二季度就业情况或将持续好转。根据Google的追踪数据显示各公共场所的访问数量于1月之后呈现了明显回升态势,而居家的时间也较前期有所下降。预计随着疫情好转,疫苗接种覆盖率的提高,美国各州将逐步取消“口罩令”和对餐厅、酒吧等非必要营业场所的防疫措施限制,居民活动开始恢复,将推动美国服务业的复苏,作为政府最关注的就业情况也将有好转。这一点可从疫情改善之后的就业数据表现好转得到印证,2月非农就业人口新增37.9万人,远超市场预期,创去年十月份以来的最大增幅;同时1月数值被上修,且失业率降至6.2%,分行业来看主要是服务行业的就业人数增加最为显著:休闲和酒店业,两者新增就业35.5万人,占2月非农新增总人数的93.7%。



  • 大规模财政刺激加强内生增长动力


2021年1月拜登正式担任美国总统,就任当天,即签署了包括行政命令、总统备忘录和机构指示在内的17项行政命令,为历任总统上任首日签署行政令数量之最,前三天总计签署的行政命令多达30项,其中有11项废除特朗普此前政策。在此之后其代表的民主党获得了参议院的控制权,至此民主党获得了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的掌控权,大大降低了后期推出各项政策的阻力,也提高了市场对未来大规模财政刺激的预期。


3月中旬第二轮疫情救助方案通过充分显示出美国政府当局对政策的“超鸽派”态度,政策目标以促经济恢复和就业增长为首要目标,同时提高对通胀容忍度和债务承受能力。从救助方案细节来看,促经济首要目标是“普惠性”的提高个人消费。刺激方式以转移支付为主,包含大量针对个人的直接补贴和失业救助,整体来看对居民更有利。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预测,有关疫情相关法案将会为2021财年增加7740亿美元赤字,在2022年增加980亿美元。CBO估计,这些政策刺激将使2021日历年的实际GDP水平提高1.8%,2022年提高1.1%。



通过2020年12月颁布的9000亿美元财政纾困法案,我们类推1.9万财政刺激将对美国经济所带来的影响。9000亿财政救助法案将包括对受疫情影响的小企业提供支持,为疫情中失业的个人提供最高600美元的资金救助,以及对一线医务人员提供资金支持;另外还包括对民众租房的支持、延长租客免于驱逐的保护计划,以及对学校的支持等。


从影响路径来看,最先得到修复的是消费端。救助法案提高了居民个人收入,促使零售销售数据持续向好,1月零售销售同比增长7.43%,大幅高于预期,同时房地产市场也表现为欣欣向荣态势,1月成屋销售与新屋销售同比增速均大幅上升分别为23.66%和19.25%。相信1.9万亿政策刺激会进一步提高居民个人收入和居民储蓄水平,后期消费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将不断提升。



其次是供需缺口扩大下,供给端的修复,支撑企业扩大产能和投资支出。疫情对美国经济的冲击使得整体库存降至历史第三低位,尤其是零售商库存和批发商库存的下降幅度远高于制造商库存的下降。随着财政刺激陆续落地,整体库存呈现回升态势。且从2020年四季度GDP分项来看,私人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速的主要力量。另需注意到,美国住房库存当前处于历史新低,新屋库存虽有小幅回升,但仍处于十七年来低位。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之高,与极低利率环境、长期居家带来的购房需求以及疫情下的停产停工有关。


展望后市,美联储将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低利率环境持续,在疫情好转之下,企业复工生产,产能将得到修复,同时在居民消费释放的情况下,下游消费需求会传导至上游的生产端,进一步带来主动补库需求,促使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断加强。最新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预测,潜在的实际经济增速将于2027年超过实际经济增速,负的产出缺口将持续回升至历史均值水平,并于2025年转正。



  • 扩张财政政策下的潜在风险


疫情相关的政策刺激带来的风险是:不断增加的政府债务负担所导致的财政危机和通胀上行的风险。


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预测,2021年联邦预算赤字为2.258万亿美元,比2020年赤字减少8735.8亿美元。2021年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29%,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第二大赤字规模,仅低于2020年14.96%。在不考虑2020年进行的历史上最大规模一揽子财政政策来看,2019年赤字近1万亿,赤字率达4.59%,已远超国际通行的马约标准3%,而疫情的爆发,使得财政赤字问题愈加严重。且2020年公众持有的联邦债务高达21万亿美元,达到GDP的100.4%,据CBO预测,2021年该项债务将达到GDP的102.32%。


再者从联邦财政收入的结构分析,2019年美国企业贡献了全部联邦税收的9.52%,家庭部门的个人所得税占到49.61%,工资税收入占近36%,然而疫情暴发后,因经济停滞,永久性失业人数大幅增加,导致税收下降,同时社保、医保、失业救济支出均在大幅增加,令财政压力全面增加,虽然拜登表示将对高收入群体加税,但对于整体财政收入的下降贡献不高,面对较大的财政压力只能通过债务发行来解决,由此就直接提高了未来美国政府借款的可能,借贷成本的增加,将导致利率的急剧增加,最终也提高了财政危机发生的风险。



回顾一季度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上行,并突破1.7%,推动因素由2月中旬前期通胀预期的升转换至实际利率的抬升,当前通胀预期高达2.2%,为有数据以来80%分位,而实际通胀水平1月CPI为1.4%,处于1960年以来21%分位,核心PCE为1.53%,则处于不到7%分位。整体来看通胀预期的上行远高于实际通胀,同时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大幅上行,加剧市场对美联储维持宽松的质疑,国债抛售潮的持续,也导致了金融市场大幅波动。


展望二季度随着疫苗接种加快、财政刺激落地、服务消费改善、油价上涨等因素的持续影响,预计实际通胀将向通胀预期靠笼,在去年低基数影响和新涨价因素下,二季度CPI和核心PCE可能分别突破2%和3%,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或上行至1.8%。若实际通胀水平与预期相差过大,将导致资产估值重估,或引发市场流动性收紧,加大市场波动。



  • 美联储护航下的货币政策取向或有三种方式


面对十年期美债收益率的持续上行,多数联储官员未表现过多的担心。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虽然表示出对市场无序状态和金融环境的持续紧缩担忧,但并未改变致力于经济和就业增长的目标。同时他指出“虽然未来一段时间会有通胀压力,但这些压力可能不足以刺激美联储提高利率,量化宽松政策的任何改变都需要朝着目标取得实际进展,且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一步进展。如果通货膨胀暂时上升,美联储会耐心等待情况变化”。


从美联储的态度来看,在经济和就业未实现确定的增长前,将持续“鸽”声嘹亮,一旦态度略有收紧或给市场带来较大波动,可类比2013年5月至7月期间,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提及“美联储可能将缩减资产购买规模”,导致10年期美债收益率由1.7%快速上行至2.7%,通胀水平也由1.4%上升至2.0%,引发金融市场大幅波动。



近期美国财政部声明,截至2021年3月31日,财政部总账户(TGA)将从现在的超过1.6万亿美元降至8000亿美元,其中4210亿美元会被用于偿还债务,主要指期限低于一年的国债,其他则被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财政支出。TGA余额的减少会释放一定的流动性,且会压低短端利率,但美联储当前保持每月800亿美元的国债购买,意味将发行更多的长期债券,预计美债收益率曲线进一步陡峭化,长端利率上行风险将较高。


由于美联储当前对长端利率的“不作为”,可能导致市场不断挑战其底线,若二季度在经济未被确认有明显好转之前,长端利率过快上行,或促使美联储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来减缓上行速度,我们预计会有三种方式:


方式一:扩大资产购买。通过直接购买长期国债来降低长端利率,但此方式会令资产负债表进一步扩张,加大债务压力。一季度债券收益率的上行,有部分国家进行了扩大资产购买,如澳洲联储。


方式二:使用扭曲(OT)操作。通过买入长期国债,卖出短期国债,改变持有的国债期限结构。历史上美国采取过三次扭曲操作,分别是在1961年、2011.9-2012.12和2016.2-2016.5,其中2016年仅是小规模操作。目前美联储持有的3个月期至5年期国债共计24766亿美元,为10年期以上国债的2倍之逾,因此在不进一步增加市场流动性的情况下,使用扭曲操作或为最佳;


方式三:收益率曲线控制(YCC)。将长端利率设定在目标范围内,通过直接控制利率范围来对利率进行调整。但此方式有较强的货币政策服务于财政政策的信号意义和预期引导作用,且政策退出成本较高。历史上美国仅在二战时期使用过此方式,目前采用此方式的国家有日本和澳大利亚。


若二季度在疫情持续向好、疫苗加速接种、财政落地、实际通胀水平回升等因素下,经济增速或超预期,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有试探底线而上行过快的风险,在此情况下,美联储为平抑市场波动、保证市场流动性的情况下,可选最佳操作方式是通过扭曲操作,其次为延长久期扩大资产购买。



  • 美国经济增速预测,二季度:10.0%,2021年上修至4.0%


预计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速或超预期,四个季度的平均环比折年率在2.8%左右,二季度同比增速达10.0%,全年GDP同比上涨4.0%,较此前预期上修0.7个百分点,此增速下2021年GDP总量(实际GDP)能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欧元区Q2经济展望

政策刺激加码


2020年10月之后欧洲迎来了第二轮疫情高峰,各国再次进行了严格的防控措施,且随着疫苗接种的陆续展开,使得2021年一季度疫情有所改善,工业生产也略有放开,经济呈现缓慢复苏态势。但由于新冠病毒变异、部分地区“解封”以及疫苗接种速度放缓,3月中旬之后欧洲迎来了第三波高峰,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多国宣布封城。


展望二季度,欧元区经济复苏仍旧依赖于疫情发展变化,短期内大规模解封难以实现,但疫苗接种意愿在欧元区各国的上升,或使得二季度接种率提高,推动经济复苏乐观情绪上升。但从实际经济表现来看,预计失业率持续上升、服务业继续受到压制,而制造业则因市场需求或呈现回升态势,经济呈现分化现象,同时欧元区内各国经济表现亦因疫苗接种的情况有所分化,我们预计这一分化将在三季度减弱,因此三季度欧元区有望迎来较强复苏。


政策层面,因欧元区经济复苏缓慢以及外部因素对市场利率的影响,二季度货币政策将继续宽松,进一步扩大购债规模,若市场利率大幅上行,不排除欧央行对收益率曲线的控制;财政政策方面,欧盟复苏基金有望落地,将对意大利、西班牙等财政困难国家予以纾困。


考虑到疫情影响,预计三季度经济修复较二季度偏强,二季度欧元区同比增速受低基数影响或达到12.7%,环比增速达到1.8%,三季度环比增速或达2.0%,四个季度平均环比增长1.0%左右,全年增速或达3.9%,若2022年全年增速达3.5%以上,则2022年GDP总量(实际GDP)就能恢复到2019年水平。欧元区几个较大成员国中,预计2021年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GDP增速分别为3.5%、6.0%和5.0%。


  • 疫苗短缺情况改善,或实现解封


2021年1月中旬之后欧元区每日新增病例大幅下降,2月日均新增7.7万例,为2020年10月以来新低,但在2月中旬之后个别国家有所激增,变异的新冠病毒也让各国政府不得不采取更严格的防控措施。与此同时疫苗的推进也不尽人意,由于欧盟批准疫苗时间较晚,低估疫苗生产所遇困难等,导致一季度疫苗供应不足,叠加部分因接种阿斯利康疫苗出现的血栓及死亡事件,导致多国禁用阿斯利康疫苗。截止3月21日,接种第一剂新冠疫苗人群仅占9.07%,而同期美国和英国接种人群分别逾24%和40%。



因欧洲经济复苏程度依赖于疫情发展,预计二季度,欧元区将加速推进疫苗接种,同时也将加速审批应对变异新冠病毒的改良版疫苗。德国常设疫苗接种委员会负责人表示,德国疫苗推出将于4月份显著加快,在第二、三季度疫苗短缺状况将被扭转。同时欧盟也预期,9月底接种第一剂疫苗人群有望覆盖欧盟地区70%人口。但考虑到欧洲地区对阿斯利康疫苗信心持续下降,以及疫苗产能的受限,我们预计欧元区实现群体免疫(70%以上)恐至10月下旬。



  • 经济在分化中复苏


在二季度疫苗接种加速预期下,欧元区各国也将逐步“解封”,整体经济形势或在分化中复苏:


分化一:制造业因市场需求呈现回升态势,而服务业继续受到压制,区内各国亦有分化


一季度各国生产恢复,欧元区、德国及法国3月制造业PMI均创3年来新高,然而各国服务业均在50%荣枯水平以下,表明一季度中上旬在疫情改善情绪下封锁政策依旧抑制商业活动。展望二季度,因面临第三波疫情高峰的影响,各国“解封”将推迟,德国宣布封锁期延长至4月18日、法国封锁时期至少延长至4月22日,可见短期内服务业PMI难有明显向好态势,服务业仍将拖累二季度经济增长。


另外从欧元区不同国家来看,意大利、西班牙、希腊新增病例在3月底显著上升,每日新增病例均上升至2020年12月以来新高,这些国家是欧元区经济尾部风险的代表,在第三波疫情高峰影响下,将扩大与欧元区头部国家(德、法)的增速差,同时在欧洲各国均面临财政困境下,将加大此类国家的债务风险。



分化二:经济景气度高升,但零售消费低迷


在2020年10月第二次疫情爆发后,欧元区景气预期指数呈现明显下降态势,随着1月中旬疫情的改善景气预期指数再度上行,3月景气指数创2000年以来新高,工业信心指数亦连续四个月上升,表明欧洲工业生产有所恢复,且消费者信心指数亦有小幅上行。展望二季度,随着疫苗接种加速,疫情有望得到控制,景气预期指数有望再度上行。但与此同时,受到商业活动限制的影响零售销售同比大幅下行,在疫情防控措施未全面放开之前,预期零售消费难言改善。



分化三:薪资增速难以匹配通胀的回升


2021年一季度欧元区通胀水平迅速拉升,一方面是对消费者物价调和指数(HICP)权重进行了调整,另一方面来自成本端的推动,原油价格、上游原材料端成本上行以及其他短期因素推升了通胀水平。与此同时欧元区失业率处于三年来新高,时薪同比增速大幅下滑创近四年来新低,薪资增速与通胀回升不匹配,难以支撑通胀持续上行。另外,区内各国之间通胀亦有明显分化,德国、荷兰的2月通胀水平分别高达1.6%和1.9%,而希腊仍为-1.9%,显示出欧元区内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展望二季度,较高的失业率、较低的薪资水平难以支持通胀持续上行,若后期经济活动放开,被压抑的需求和积累的储蓄集中释放,失业率逐步降低,薪资水平回升,通胀幅度才有足够的力量上行,然这一预期或于三季度发生。



  • 积极政策促经济修复


一季度因疫情改善不稳定,令经济活动受限,叠加美债长端上行对全球市场利率的推动,给欧元区融资环境带来较大风险。为防止更高的失业率和过早收紧金融环境,二季度货币和财政政策仍将采取积极措施。


3月11日欧洲央行利率决议显示维持三大利率不变,同时决定继续实施总规模为1.85万亿欧元的紧急资产购买计划,并利用该计划实施的灵活性在第二季度显著加大购债力度。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会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购债,不会把PEPP项目剩余的1万亿欧元购债额度都强制用完。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月疫情紧急购债计划(PEPP)债券购买量接近600亿欧元,高于2020年12月和今年1月的购债规模,若欧央行月均购买700亿元亦可维持至2022年3月。


财政政策方面,此前欧盟设立的7500亿欧元“复苏基金”遇到了早期执行障碍。多数国家提交的支出计划需要完善才能获得批准,令遭受疫情重创的国家增加了资金拨付延迟的风险。且部分国家提交的计划与预期不符,导致“复苏基金”进展缓慢,减缓了欧盟各区经济复苏的时间。不过3月23日,欧央行发布了《为有效执行欧盟的复苏一揽子计划》,预计每年将平均提供GDP的1%左右的资金。欧盟委员会预计,2021年和2022年大约20%的NGEU基金将支付,其余资金将在2026年底之前支付。从此计划来看,复苏基金的支付速度明显快于欧盟常规预算对结构基金的预计速度,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5年欧洲难民危机中欧盟所提供的资金援助。



  • 欧元区经济增速预测


受疫情影响,预计三季度经济修复较二季度偏强,二季度欧元区同比增速受低基数影响或达到12.7%,环比增速达1.8%,三季度环比增速或达2.0%,四个季度平均环比增长1.0%左右,全年增速或达3.9%。若2022年全年增速在3.5%以上,则2022年GDP总量(实际GDP)就能恢复到2019年水平。欧元区几个较大成员国中,预计2021年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GDP增速分别为3.5%、6.0%和5.0%。


英国Q2经济展望

复苏或超预期


一季度受脱欧影响,导致英国对欧盟贸易额创历史新低,但疫情好转、疫苗接种普及令英国在发达经济体的复苏中领先。3月上旬英国政府公布,从3月8日至6月21日分四阶段解除封锁,经济活动将全面放开,但受到欧洲第三波疫情高峰的影响,3月23日再度“封城“。不过英国最早的旅行日期仍为5月17日,且本国疫情未有反复,从最新的财政预算案来看,英国政府的首要目标是恢复经济。展望二季度,经济活动逐渐放开、群体免疫实现以及脱欧风险下降,均将推动英国经济较快修复。


英国二季度有望实现群体免疫。自1月10日之后每日新增病例显著改善,且无反复。3月每日新增病例低至5千逾例,创2020年9月以来新低,同时疫苗接种较高,截止3月21日接种第一剂新冠疫苗人群占40%。根据英国政府承诺将在7月31日之前让所有成年人完成新冠疫苗第一剂接种,且英国市民对疫苗接种意愿较高(66%),乐观预期下,二季度中期有望实现群体免疫。自一季度疫情改善以来,英国经济强势,3月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全线上行,均超56%,且失业率和新增申请失业金人持续下降,随着经济活动放开,预计二季度经济或超预期。



经济复苏为首要目标,英国将维持扩张性财政和宽松的货币政策。2021年3月3日,英国财政部公布了2021年预期案,从方案来看2021年投入达650亿英镑,2021年和2022年两年累计为经济支持达4070亿英镑。从方案细节来看,促经济主要通过拉动投资。从4月开始,将实施新的“超级减税”,鼓励企业投资新工厂和新机器,2023年3月31日前,在正常情况下享受18%减记津贴的企业支出,将获得130%的超级减税。此外,某些通常会享受6%减记津贴的长期资产,将在第一年获得50%的减税。英国政府期望这项计划的实施能够鼓励投资、刺激增长。财政部部长苏纳克预测,经济将在2022年年中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货币政策方面,英国央行目前利率维持在历史最低水平0.1%,并表示在2021年推行1500亿英镑购债计划,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逐步减少购债规模,预计于三季度至四季度逐步减少。


  • 英国经济增速预测


展望二季度,经济活动放开、群体免疫实现以及脱欧风险下降,将推动英国经济较快复苏,预计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速达19%,四个季度单季度环比增幅不大,预计增幅均在2%以内。2021年全年同比增速或达到5.3%,高于此前预期3.6%。GDP绝对值(不变价)于2022年中能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较此前预期提早半年。


日本Q2经济展望

净出口增长或为主要拉动力


2021年一季度日本疫情显著改善,3月日均新增病例仅逾1千多例,创2020年11月以来新低,疫苗接种意愿为50%,疫情总体控制较好,但经济修复始终不及预期。2020年12月为连续第二个季度取得增长,环比年率为增长11.7%,弱于市场预期,同时全年GDP同比增速减少4.8%,11年来首次呈现负增长。


展望二季度,随着全球疫情好转,作为出口导向型国家,海外需求的增加将有望为日本净出口带来增长,但整体经经济修复缓慢。二季度奥运会将在东京举行,但由于疫苗供应短缺,疫情在3月底有所扩散,因此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组织委员会、日本政府、东京都、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五方磋商决定放弃接纳来自海外的普通观众,这将大打折扣奥运会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同时疫情影响下对生产的恢复亦有负面影响。


政策层面,由于受美国经济增长强劲预期和美债长端利率上行影响,日本央行取消了每年6万亿日元的ETF购买目标,且扩大了国债收益率波动区间至正负0.25%,或为后期政策缩减做准备。不过日本央行亦指出如有必要,将毫不犹豫地采取更多宽松措施。这一点可在央行发布取消6万亿日元ETF购买声明后得到验证,3月24日在金融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后,日本央行随即买入713亿日元ETF,创下今年以来单日买入量新高。可以看出,日本央行将以灵活性更大的方式进行资产购买。



  • 日本经济增速预测


除了全球新冠疫苗的接种和需求回暖,2021年7月奥运会的开幕将在东京举行,这将会对消费和进出口进一步带来推动。预计2021年二季度日本环比折年率为1.4%,2021年GDP增速会上涨至2.8%。


新兴经济体Q2经济展望

关注流动性风险


一季度新兴经济体主要国家疫情未得到明显改善,截止3月22日主要国家新增病例创新高,达17万例,同时疫苗在全球范围内分配不平衡,导致多数新兴经济体国家无法获得疫苗,接种进程缓慢。



展望二季度,新兴经济体疫情难有明显好转,且面临资本流出、货币贬值和通胀上行风险。预计二季度在疫苗供应短缺,接种速度缓慢下,疫情难有改善,经济活动仍受较大限制,经济难言明显好转。虽会得到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带来的外溢效应,但也受到美元升值和美债长端利率上行影响下的本国货币贬值、资本外流和通胀攀升的风险。在此影响下3月17日巴西打响了“加息”的第一抢,土耳其和俄罗斯紧跟其后宣布提高基准利率,同时印度、马来西亚、泰国等货币政策收紧预期也在增强,导致二季度新兴经济体面临较高的紧缩预期,也加大了资金撤离的风险。通过花旗新兴市场经济意外指数来看,3月指数均值位于46,处于历史分位87%水平。



  • 新兴经济体增速预测


二季度除中国外的新兴经济体疫情难有好转,且面临资本流出、货币贬值和通胀上行风险,经济修复困难重重,不过整体增速将得到中国高增长和发达经济体需求修复的带动,预计二季度新兴经济体(包括中国)同比GDP增速为10%。


查看更多
相关标签:
下载
APP
免费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