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承-企传投多元服务专家
[退出登录]
预约专属顾问
95183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获取验证码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恭喜您注册成功!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打开瑞承app
安卓版
IOS版
注册
重新获取
获取验证码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获取验证码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宜信财富看宏观:经济增长“正常化”,四季度将持续复苏——三季度及9月中国经济数据点评

 


作者 | 李琳 夏天然

本报告发表于:2020年10月19日


观点摘要


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了中国三季度及9月份主要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延续复苏态势,但经济环比动能进一步减弱,且弱于市场预期。三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速由2季度的3.2%提升至4.9%, 但体现经济动能的、季调后的环比增速则由二季度的11.5%下降至2.7%。在经历了二季度大幅的“疫后反弹”后,三季度中国经济活动更趋“正常化”,中国经济持续温和复苏。


9月份的月度经济数据显示了几个亮点,包括持续提升的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以及持续处于高位的房地产投资增长。9月出口增长提升、财政刺激和强于预期的信贷、以及夏季洪灾之后的灾后重建等因素,使得9月份经济活动持续复苏。


从GDP季度数据细节可以看出,三季度同比增长较快的领域是在第三产业,其增速较二季度提升2.4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分别仅提升1.3个百分点、0.6个百分点。虽然三季度服务业、第三产业增长提升较大,但服务业恢复的水平仍相对滞后,第三产业实际增速仅为4.3%,低于总体经济增速,消费恢复存在较大空间。


我们看到疫情对消费习惯有影响、对消费倾向仍然有抑制。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城镇居民实际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低于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达8.5个百分点,反映出疫情不确定性显著影响了的居民消费模式和消费意愿。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也仅为3.3%, 消费存在提升的空间。


前瞻四季度,我们认为国内经济仍将持续恢复,特别是,在国内和海外疫情防治进一步巩固下,消费意愿将逐步提升,促进服务业的逐步恢复。但是,经济动能仍将继续放缓,经济中仍然存在几个制约因素,包括:医疗相关出口或已见顶、四季度提升前景有限;房地产政策趋紧、房屋销售和房价等前瞻指标转弱预示后期地产投资放缓;海外疫情居高不下,外需和供应链持续提升幅度有限;中美局势仍存不确定性。这些将制约商业情绪的恢复程度。


结合这些因素,我们预期四季度的GDP环比动能从三季度的2.7%放缓至2%左右,对应四季度同比增长约5.8%,全年GDP增长2.1%。


我们认为中国货币政策短期内重心仍将是在信贷(而不是利率)上。中国9月货币和信贷数据好于预期,9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达3.48万亿人民币,其中人民币信贷、政府债供应和非标融资规模均大幅上涨。好于预期的信贷数据表明之前市场对央行政策收紧有过度的担心。货币政策大概率在四季度仍将维持“观望”。


数据细节如下


三季度GDP增长4.9%,略低于预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数据,初步核算,2020年三季度中国GDP当季同比上涨4.9%(二季度为3.2%,一季度为-6.8%)。虽然GDP增速平稳上涨,但三季度增速略低于市场一致预期的5.5%。分产业看,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提升较大,同比增速从二季度上涨2.4个百分点至4.3%;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较二季度提升1.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3.9%,较二季度上涨0.6个百分点。


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为5.4%,较二季度上涨2.7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支出增速为-0.8%,较二季度上涨5.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扣除价格因素)累计同比为-0.3%,较二季度上涨1.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实际(扣除价格因素)累计同比为-8.4%,较二季度上涨2.8个百分点,仍为负增长。居民收入的快速恢复与消费增长偏弱之间的差别反映出疫情不确定性显著影响了的居民消费模式和消费意愿,未来消费动能恢复存在空间。我们预计四季度中国经济将继续恢复,GDP同比增速或回升至5.8%左右。


9月工业增加值增长持续提升,亮点在于汽车、机械等行业


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6.9%,较8月继续上升1.3个百分点,好于预期。从环比看,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1.18%,三季度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速持续小幅回升。


分三大门类看,9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增速较8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7.6%,加快1.6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5%,回落1.3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9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股份制企业增长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1%;私营企业增长7.9%。


分行业看,9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8月份为29个)。增长较快的行业包括:汽车制造业增长16.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5.9%,金属制品业增长12.6%,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2.5%。农副食品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业增速较慢,分别上涨2.7%和3.5%。


9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幅下降,多个地产投资分项受政策影响严重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36530亿元,累计同比增长0.8%,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上半年为-3.1%。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同比增长8.7%,较8月下降0.6个百分点;9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1%,较8月份的19.5%显著下降,但仍位于年内次高水平。


从具体分项来看:


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维持高位,但政策利空持续打压销售、开工和土地购置。1-9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为5.6%,好于预期的5.2%和前值4.6%。9月当月同比上涨11.9%,较8月的12.1%略有下降,但仍为年内次高值。


9月份当月,多项地产投资分项指标均有下行,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为-4.8%,跌幅收窄2.8个百分点;施工面积从8月的13.2%下降17.8个百分点至-4.6%;新开工面积从8月的2.4%下降至9月的-2.0%,竣工面积跌幅加大,从8月的-9.8%下滑至-17.7%。


先行指标同样表现不佳,9月份全国地产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7.3%、16%,均较8月份回落。商品房价格涨幅放缓,一线、二线和三线住宅平均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0%、3.2%和4.9%,均持平或较8月份有所下降。房屋销售和价格的下跌主要体现出相关政策收紧的影响,这或将继续影响后期房地产开发投资。不过国内贷款利率持续下降,开发商自筹资金回笼加速,或对房地产开发投资形成一定支撑。


2、基建投资增速连续第四个月回落。9月份基建投资同比增长4.8%,较8月回落2.2个百分点,为连续第四个月下降。其中铁路运输投资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速回落较大。


3、制造业投资维持正增长。9月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上涨3.0%,低于8月5.0%,此前1-7月均为负增长。制造业投资的恢复与国内制造业生产在三季度回暖有关,同时海外订单的增加也提振了国内企业投资积极性。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大超预期,10月或继续攀升


中国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95亿元,同比增长3.3%,高于预期增长1.6%和前值增长0.5%。分产品类型看,饮料、烟酒、化妆品、金银珠宝等增速较高,当月同比分别达到22%、17.6%、13.7%和13.1%,前二者相较8月份分别上涨了9.1个百分点和14.5个百分点。汽车依然有不错的表现,9月份上涨11.2%,略低于8月的11.8%。但房地产相关的家具和家电类销量依然为负增长。考虑到“十一”假期期间国内消费的显著走高,10月份的消费数据有望继续攀升。


9月进出口双双超预期


中国海关总署10月13日公布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中国9月出口同比增长9.9%,前值为增长9.5%;中国9月进口同比由降转增,上升13.1%,前值为下降2.1%,9月份单月进出口、进口值均创历史新高。出口的持续增长一方面是因为海外需求逐步复苏,家电和电子类产品需求旺盛,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生产能力较强,部分订单需求从印度等国转往中国。但该优势或随着海外产能的提升以及全球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而下降,中国明年的出口增速可能走弱。


9月进口增速由跌转升,主要是基建地产相关投资拉动,刚才、铜材等进口量涨幅超过40%。9月份中国集成电路进口数量大涨23%,或因中国厂商担忧美国对芯片领域的制裁加大。同时,中国加快完成中美贸易协议的进口要求,也带动了今年中国进口增速的持续回升。


9月通胀水平弱于预期,10月CPI同比或降至1%


中国9月CPI同比增长1.7%,预期1.9%,前值2.4%。中国9月PPI同比-2.1%,预期-1.8%,前值-2%。CPI和PPI均不及市场预期。


CPI增速中波动较大的食品项在9月份大幅下降,同比增速从8月的11.2%下滑至7.9%。其中,猪肉价格是最大拖累,同比增速下降至25.5%,该项年初的增速高达110%。鸡蛋、鲜菜累涨幅也均较8月份收窄,只有鲜果价格回升。由于近期公布的生猪和能繁母猪同比增速大幅上涨,生猪产能快速恢复,后期猪价可能进一步回落,并继续带动CPI增速下行。CPI中的非食品项则持续维持在0%左右,10月份假期或刺激该项小幅提升,但后期回升速度仍缓慢。预期10月份CPI同比增速或降至1%附近。


PPI在9月份同比继续走弱,主要是因为螺纹钢、石油煤炭等产品价格继续回落。从高频数据看来,10月份国际油价小幅回升,钢材水泥基本持平,铜价和PTA价格小幅回落,预计PPI同比增速仍会进一步走弱。


9月新增社融规模维持高位,M2增速超预期上涨


上周中国央行公布了9月份的金融数据:中国9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34800亿人民币,预期 30000亿人民币,前值 35800亿人民币。中国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19000亿人民币,预期 17000亿人民币,前值 12800亿人民币。中国9月M2货币供应同比 10.9%,预期 10.4%,前值 10.4%。中国9月M1货币供应同比 8.1%,预期 8.5%,前值 8%。


信贷、政府债和非标增长均超预期。9月份新增社融规模虽然略低于8月份,但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较去年同期也上涨了9630亿。新增社融规模总体维持高位主要是信贷融资和地方政府债券持续高增长,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高达1.9万亿元,远超市场预期和8月的1.28万亿,地方政府专项债新增10103亿元,同比多增6326亿。同时,9月份非标融资规模也维持了正增长,为27亿,同比多增1152亿,这也是较为超预期的地方。


中长期贷款需求强于短期需求。9月份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10680亿元,同比大幅多增5043亿元,但短期贷款仅为1274亿元,同比下降近1300亿。显示出短期信贷政策的略有收紧以及制造业、基建等中长期贷款的需求逐步释放。9月份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分别新增6362亿和3394亿,同比分别多增1419亿和687亿元,中长期贷款的需求仍与购房需求相关,短期贷款的增加也体现出居民消费有好转。


M2增速回升,M1-M2负剪刀差略扩大。9月M1同比增速为8.1%,较8月上涨0.1个百分点,M2同比增速为10.9%,较8月上涨0.5个百分点。M2增速的大幅提升,主要是因为信贷增长较为强劲以及财政支出的增加。M1增速延续了年初以来的持续上涨之势,表明企业经营活动继续恢复。M1与M2的剪刀差反映的是企业活性与整体经济流动性的相对强弱,2018年2月以来二者一直维持负剪刀差状态,但今年持续收窄,9月份略有扩大。随着实体经济动能逐渐恢复,政策调控更为精准,剪刀差可能进一步收窄。


四季度社融存量增长或维持在当前的高位。9月份社融存量同比增速13.5%。基于中国经济持续的增长复苏但仍存在各种阻力,我们预计4季度宏观政策不会收紧政策,大概率维持其“观望”政策方针。在预期不会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下, 我们预期社会融资存量的增长在四季度将保持在当前水平附近。


图表1:中国经济数据汇总

数据来源:Wind,宜信财富


声明:

本文中经济数据来源均为Wind数据库。



查看更多
相关标签:
下载
APP
免费
咨询